洛杉矶华人资讯网2月25日报道,(记者Cindy)少数族裔媒体服务(EMS)组织近日召开记者会,邀请前哈佛大学信息障碍实验室领导者Cameron Hickey分享对虚假消息的研究和分析,尤其针对疫情期间,充斥着的大量令人恐慌和具有舆论引导性的假消息。

“假消息如同病毒一样危险和具有传染性” Hickey说,民众通过假消息而做出的判断,很可能危害健康。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初期,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世界也正在经历一场‘假消息疫情’,很多虚假的信息、错误的数据、谎言、谣言和误解在大规模传播,其传播方式与病毒十分相似,都具有传染性,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变异”。

Hickey特别举例了一个在华人社区流行的假消息,即“疫苗有毒”,他表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华裔认为新冠疫苗中含有有毒的成分,而且他们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维生素去除这种毒素。

图:Cameron Hickey指出在华人社区流传着一些服用中药或维生素可以解疫苗毒素的谣言。(来源:记者会视频截图)


此外,他还列举了多个假消息并加以说明,例如“燃气会增加哮喘”、“疫苗会导致猝死”,“禽流感会传染给哺乳动物”,以及“新冠令死亡率激增”等。

Hickey指出,有的信息不完全是错的,但它是不完整的,因此对民众来说仍然是不健康的,就像垃圾食品一样。“我们经常对比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和假消息(disinformation),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是有意图的欺骗民众”,Hickey说。

最容易令人走入误区的情况,通常是由意见领袖发布的,掺杂着真真假假消息的内容,这些人说的不是完全错误的消息,也因此更具有迷惑性,最终达到两个目的:恐惧和操纵。

图:假消息有很多种形式。(来源:记者会视频截图)


几种常见的假消息:

1. 不完整数据。这是一种常见又难以辨别的假消息方式,即通过发布一组统计数据,以看似真实的内容传递一个错误的、不完整的消息,因为该数据很可能是整个数据的一小部分,或是有特定的取样人群、取样地区或取样时间段。

2. 诡辩的逻辑。很多具有争议性的议题,在短时间是无法被证明是完全错误或完全正确的。这就很有可能引发“虚假等同”(false equivalence)理论的出现,即如果A是真的,那么与之相似的B也应该是真的。

3. 陈旧的消息。在该消息发布的当下是真的,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变化,相关条件出现了变化,如果仍然将旧有消息或认知进行分享,那么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4. 令人感到害怕和恐慌的信息。当民众接触到这类信息的时候,应该更加深究其背景资料,以及可以佐证其真实性的信息。

Hickey是非营利性机构“全国公民大会”(NCoC)的CEO,该机构已经成立了77年,是专门研究假消息对民众影响问题的组织,为了监测假消息,他促成了Junkipedia等开创性工具的开发,以及组织了民众自发监测等组织。Hickey在加入NCoC之前,曾领导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Shorenstein信息障碍实验室,监测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出现的虚假、错误信息。